师古镇毛式茄园: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铺就百姓致富“黄金路”

  • 2025-04-22
  • 来源:什邡融媒
  • 编辑:什邡市融媒体中心
  • 观看:6870 次
  • 暂无简介

    640.png

    近年来,我市师古镇立足资源禀赋,通过打造毛式茄园,探索出一条“耕地流转+务工就业+技术赋能”的乡村振兴新路径,让村民“钱袋子”鼓起来,生活“好起来”。

    54f7fd30c8b42216df1823c8f09b214.jpg

    走进师古镇毛式茄园田间地头,村民们正忙着打孔、移栽、灌耕,一派繁忙景象。过去,师古镇村民多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生,土地效益低,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。毛式茄园的落户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,通过土地流转,村民将闲置耕地租给茄园,每亩年租金达1300元,实现“旱涝保收”。与此同时,毛式茄园优先吸纳本地村民务工,提供育苗、移栽、采摘、晾制等岗位,村民日均收入达150元,月均增收4000余元以上,真正实现“土地租金+务工薪金”双收益。

    师古镇大泉坑村村民 黄万香


    以前我们自己种地,后来烟草公司引进种植大户,我们就把田地租给他们,能拿租金。同时还能每天去打工,有两份收入。

    为提升雪茄烟叶品质与产量,毛式茄园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。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开墒、机械化施肥覆膜,种植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20%以上,亩均成本降低15%。毛式茄园还与烟草部门合作,邀请专家驻点指导,推广“德雪系列”“什烟系列”等优质品种,并采用科学晾制工艺,烟叶品质显著提升。相较于普通烤烟,雪茄烟叶亩产效益达8000元以上,成为村民眼中的“黄金叶”。

    微信图片_20241125155141.jpg

    毛式茄园不仅带动烟叶种植,还延伸产业链条,建设晾晒房、发展“烟稻轮作”模式,盘活土地资源。2024年,庄园试种烟后作物300亩,涵盖蔬菜、水稻等,亩均再增收1000余元,形成“烟叶+多元农业”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。此外,庄园积极打造“党建+产业”示范基地,吸引返乡青年参与技术管理,培育本地种植能手10余人,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。

    师古镇农业农村工作部副主任 吴良岗


    下一步将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,建设雪茄文化体验园,推动农旅融合,同时扩大种植规模至4000余亩,建设标准化晾制中心,全力打造高端雪茄原料基地品牌,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。

    微信图片_20241125155144.jpg

    从闲置土地到“生金”烟田,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就业,毛式茄园的蓬勃发展,是师古镇因地制宜、产业兴农的生动实践。这片“黄金叶”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,书写着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的崭新篇章。

    记者:谭丽雅 吴启华

    编辑:刘颖






    什邡市融媒体中心

    新媒矩阵号



    推荐信息
    热点信息